好消息!好消息!31.5MN壓床已經有3個月沒有更換氣缸了!”五一上班第一天,鍛造廠鍛二車間保全班指導員王濤興奮地對改善小團隊說。
31.5MN壓床自去年10月使用機器人分選稱重以來,不僅減輕了員工勞動強度,還降低了鍛件因人工稱重隨意性造成的連桿超重、超輕不良率,稱重機器人成為了機組員工的“好幫手”。
隨著機器人使用,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其中,讓保全維修最頭疼的是機器人夾鉗氣缸故障率高,不到半個月就要更換一次,一個月至少要更換2次。雖然更換一次只需半小時,但是更換頻次這么高,不能不算一下這個經濟帳:氣缸單價25元/個,每個月?lián)Q兩個需要50元,更換氣缸時間每次大概需要半個小時,按照鍛造節(jié)拍12秒/件,每個月影響產出300件。除此之外,由于故障停工造成的加熱甩料電能空耗更是每月電耗超標的主要原因。這么一算,對要求過緊日子的工廠來說還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光會算帳沒有,關鍵是要想辦法把成本降下來。這時,也有人吹冷風,說:“機器人嬌貴的很,很多零部件都是進口的,輕易動不得!”重鍛工區(qū)保全機械組偏不信邪,他們組織改善小團隊,對損壞的氣缸“開膛破肚”,終于查出病因:,密封變形失效,“為什么密封不能達到應有壽命呢,密封最怕高溫,難道是高溫影響?”善于追根溯源的保全機械組長王濤反復思考。經過測量發(fā)現(xiàn),夾鉗氣缸離高溫鍛件近,使氣缸在正常工作時溫度超過了密封承受溫度上限,導致了密封件的損壞。
找到病根后,改善組對癥下藥。王濤在網上自費購買了第二代O型密封圈,可以耐受高溫,尺寸等均符合匹配條件。1月25日,改善組利用31.5MN機組倒班時間,拆下氣缸,對活塞桿、活塞密封及緩沖墊等懼高溫零部件進行全套更換。經歷3個多月的驗證,31.5MN壓床再沒有出現(xiàn)漏氣和氣缸損壞情況,效果十分良好。
改善無大小,只怕有心人,王濤帶領班組成員從設備小停工入手,開展溯源分析,通過小改善,不僅解決了31.5MN氣缸每月需更換2次的重復作業(yè),增加了有效生產時間,而且實現(xiàn)了停工臺時、備件成本和設備故障率的同步下降。據統(tǒng)計,第一代氣缸損壞整套更換需100元,一個月更換兩套需200元;使用第二代耐高溫氣缸密封,僅需25元/套,連續(xù)三個月未出現(xiàn)故障,三個月備件成本對比,改善前消耗600元,改善后只用25元,降本效果十分顯著。
編輯:詹明星 校對:丁艷霞 審核:陳國松 撰稿:陳艷馬明湘